周海江:“走出去”要注重建立境外经济园区 |
2012-11-10 17:24 作者:赵莹 来源:中青网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我们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有好多年了,但是,中国企业真正在国外扎根的有多少?有的企业是“走出去”不久又被“赶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在红豆集团党委书记、党的十八大代表周海江看来,“一方面是我们的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我们往往是单干式的个体作战,没有组团走出去,没有利用国家优势走出去,没有从建立外贸窗口、外贸据点走向建园区、建基地的方式走出去。”
周海江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说,这一点,红豆集团深有体会。企业想要在国际大循环中获得更多蛋糕,就不能限于单纯的产品“走出去”,必须要资本、品牌、市场、管理、人才走出国门,这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正是基于这样的国际化发展理念,红豆集团于1993年起,分别在美国洛杉矶、纽约和日本大阪建立了外贸公司,并于2007年红豆集团把握住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建立了11.13平方公里的经济园区。
经过4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形成3平方公里的开发规模,呈现出国际一流工业园区的雏形,园区内已入驻来自中国、日本、法国、美国的企业24家,其中16家已开工投产,吸纳柬籍员工近7000人。今后,西港特区将最终建设并打造成投资环境优越的样板园区,一个充满活力、投资回报高的上市公司,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工业新城镇,入驻企业将达300家,吸纳当地就业人数10到15万人。这个项目不仅受到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入驻企业的欢迎,也得到中柬两国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和肯定,是两国框架协议项目,发展前景良好。
这个项目对中国企业来说,好就好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国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其他相关生产要素资源,还能避开一些贸易壁垒,促进两国友谊,而且这样的境外投资受到国家层面的保护,境外投资的风险就比较小,也不会出现“今天走出去、明天赶回来”的现象。
其实,“走出去”办园区、建基地是发达国家、国际大企业的通行做法。改革开放之初就建立在苏州、无锡的“新加坡工业园”就是最好、最成功的例证。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早已具备了“走出去”办园区、建基地的能力和内在需要。举个例子,进入我们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园区的一家中国服装企业,仅人工成本一年就比在国内节省了2700万元,这家企业原本在苏南已因为用工成本以及其他各类成本上升而无法生存,但到了那里,不但有了生路,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发展的空间更大,利润相当丰厚。
周海江认为,中国企业要学会抱团走出去,要善于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境外建立基地和开发园地,不要停留在原有的“据点式”“走出去”模式上。
我们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有好多年了,但是,中国企业真正在国外扎根的有多少?有的企业是“走出去”不久又被“赶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在红豆集团党委书记、党的十八大代表周海江看来,“一方面是我们的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我们往往是单干式的个体作战,没有组团走出去,没有利用国家优势走出去,没有从建立外贸窗口、外贸据点走向建园区、建基地的方式走出去。”
周海江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说,这一点,红豆集团深有体会。企业想要在国际大循环中获得更多蛋糕,就不能限于单纯的产品“走出去”,必须要资本、品牌、市场、管理、人才走出国门,这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正是基于这样的国际化发展理念,红豆集团于1993年起,分别在美国洛杉矶、纽约和日本大阪建立了外贸公司,并于2007年红豆集团把握住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建立了11.13平方公里的经济园区。
经过4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形成3平方公里的开发规模,呈现出国际一流工业园区的雏形,园区内已入驻来自中国、日本、法国、美国的企业24家,其中16家已开工投产,吸纳柬籍员工近7000人。今后,西港特区将最终建设并打造成投资环境优越的样板园区,一个充满活力、投资回报高的上市公司,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工业新城镇,入驻企业将达300家,吸纳当地就业人数10到15万人。这个项目不仅受到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入驻企业的欢迎,也得到中柬两国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和肯定,是两国框架协议项目,发展前景良好。
这个项目对中国企业来说,好就好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国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其他相关生产要素资源,还能避开一些贸易壁垒,促进两国友谊,而且这样的境外投资受到国家层面的保护,境外投资的风险就比较小,也不会出现“今天走出去、明天赶回来”的现象。
其实,“走出去”办园区、建基地是发达国家、国际大企业的通行做法。改革开放之初就建立在苏州、无锡的“新加坡工业园”就是最好、最成功的例证。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早已具备了“走出去”办园区、建基地的能力和内在需要。举个例子,进入我们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园区的一家中国服装企业,仅人工成本一年就比在国内节省了2700万元,这家企业原本在苏南已因为用工成本以及其他各类成本上升而无法生存,但到了那里,不但有了生路,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发展的空间更大,利润相当丰厚。
周海江认为,中国企业要学会抱团走出去,要善于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境外建立基地和开发园地,不要停留在原有的“据点式”“走出去”模式上。
|
|
|
|
【对“周海江:“走出去”要注重建立境外经济园区”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