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碳排放量大,如何实现低碳中国转型,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网资料图片
硅谷网讯 今日上午,低碳园区建设与新型工业化之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研讨会上,来自重庆社会科学院区域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的专家学者就工业园区实现低碳转型和节能减排进行了探讨。专家建议,重庆可试行低碳产业试验园区创建,鼓励企业自愿承担减排责任。
全市48个特色工业园区 碳排放量大
由区域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撰写的《重庆工业园区低碳转型路径及对策》指出,园区是重庆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全市共有48个特色工业园区,其中以主城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有32个,包括建桥工业园区、港城工业园区、茶园工业园区、九龙工业园区、合川工业园区等。
全市大部分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特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工行业四个方面。
专家研究发现,从总量上看,工业园区是全市能耗和碳排放的“大头”。大量高耗能行业的存在使部分园区能源消费突出。园区中用于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中59%以上是煤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率低于20%,园区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大。
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可发现,绝大部分产业与低碳经济紧密相关,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都属于低碳产业的范畴。因此,工业园区完全可能成为西部地区低碳转型的示范。
如何实现低碳转型? 可试行创建低碳园区
课题组专家表示,工业园区要低碳,方法和路径有很多,如促进资源的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建设以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等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淘汰电力、水泥、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实行节能标准更加严格的产业政策等。
加快工业园区低碳转型,应强化工业园区碳排放约束,将碳排放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工业园区发展五年规划。
与此同时,开展低碳产业试验园区创建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依托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建设以低碳、清洁、循环为特征,以低碳能源、物流、建筑为支撑的低碳园区,鼓励园区内大型企业率先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主动向社会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自愿承担减排责任。
对于节能减排,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教授王崇举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发展包括开发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