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杂志: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
2012-12-26 11:48 作者:张 珺 来源:硅谷网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硅谷网12月26日文】据《硅谷》杂志2012年第19期刊文,以三聚氰胺和苯甲腈为原料合成苯代三聚氰胺,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稳定性测试其结构与性能。然后以苯代三聚氰胺、苯酚和甲醛反应制备含氮酚醛树脂,讨论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苯代三聚氰胺;合成
0引言
日常生活中聚合物的使用是大量的。但很多塑料及其制品具有可燃性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减少火灾的发生常向塑料中加入一种阻燃剂提高其抗燃性。阻燃剂的起步虽然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随着对阻燃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阻燃剂的无卤化、抑烟及减毒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阻燃剂研究领域的前沿性课题。
1阻燃剂的研究与发展
阻燃剂是一类能够阻止高分子材料被引燃或抑制火焰传播的助剂。它可以通过若干机理发挥其阻燃作用,如吸热、覆盖、抑制链反应、不燃气体的窒息等。当前,阻燃材料的发展呈现出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阻燃剂需求总量快速增长;二是阻燃剂品种朝低烟、无毒、无卤化方向发展。因此,不断克服阻燃剂的缺点,开发出环保型的低烟、无毒、无卤化的阻燃剂,也将成为今后阻燃剂开发的方向。[1]
目前,对于塑料产品就产量来看,阻燃剂的产量已成为仅次于增塑剂的塑料助剂,而就产量的年增长率而言,阻燃剂也位居各种塑料助剂的前列。[2]
1.1三聚氰胺的结构与性质
1.1.1三聚氰胺的结构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工产品,发明于1834年,英文名为Melamine。其化学结构式如下:(分子式:C3H6N6)
1.1.2三聚氰胺的性质[3]
外观:白色结晶粉末分子量:126
密度:1570kg/m3熔点:354℃
比热:1.473J/g•℃比重:1..563(25℃)
燃烧热:1967.8kI/mol升华热:12.2,t2k/kg
溶解性:能溶解于甘油、吡啶、热乙二醇、乙酸、甲醛等有机溶剂。
1.2三聚氰胺系阻燃机理
1.2.1阻燃剂的分类
阻燃剂一般分无卤阻燃剂和有卤阻燃剂。无卤阻燃剂又分为:N系,P系,Si系。
N系阻燃剂就包括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氰尿酸等[5]。
1.2.2三聚氰胺系阻燃剂机理
三聚氰胺可以采用多种阻燃机理,包括凝结相反应和膨胀机理,从而使参与燃烧的气体量比其它体系的要少。另外,三聚氰胺系阻燃剂在所有类型的阻燃剂中表现出相当好的消烟性能。三聚氰胺系阻燃剂低毒性烟气的散发对其腐蚀性能有很大的作用,使得其更安全更环保。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和三聚氰胺磷酸盐[4]。
2苯代三聚氰胺的合成
2.1实验原理
以双氰胺和苯甲腈作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常压反应,采用毒性较小的溶剂,活性高的催化剂。
图1苯代三聚氰胺的合成反应示意图
2.2实验过程
1)将双氰胺和苯甲腈的原料和催化剂在溶剂中进行反应。
双氰胺:苯甲腈=1:1~2
双氰胺:溶剂=1:2~3.5
2)将反应料液加热升温,温度控制在80~125℃,时间3~6h。
3)反应结束后,蒸出投入溶剂量的50~60%量的溶剂,再加入与蒸馏剩余物料相等量的接近0℃的冷冻水,使反应生成物料温度急剧下降到20~25℃。
4)加热到回流,蒸出溶剂与水,收集溶剂。
5)将固体产物水洗。干燥。得白色结晶粉末产品苯代三聚氰胺。
2.3含氮的酚醛树脂制备
2.3.1实验原理
以苯代三聚氰胺、甲醛、苯酚为原料,分两步反应。
第一步,苯代三聚氰胺溶于甲醛,在一定温度和PH值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中间产物;
第二步,向一步产物中加入过量苯酚和催化剂,在适宜温度和中性环境下反应,生成最终目标产物,含氮的酚醛树脂。
2.3.2实验过程
1)将苯代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加入反应器中,摩尔比为1:4。
2)加入磷酸,中和PH值到7,加入苯酚(过量)。加入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升温至95℃,恒温反应24h。
3)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7。结束反应。
将产物倒入甲醇中,待其沉淀完全,过滤洗涤,120℃干燥,即得产物。
3样品测试及实验结果
3.1苯代三聚氰胺的测试结果
3.1.1苯代三聚氰胺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100-3500cm-1处为N-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540-1622cm-1处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395cm-1为C-N的伸缩振动吸收峰;824cm-1附近的峰表明存在六元环的结构,687cm-1和776cm-1证明苯环是单取代结构。
3.1.2苯代三聚氰胺的稳定性测试
测试项目:
1)220℃,30min内真空热失重。
2)220℃,60min内热氧失重。
试样配方及测试结果如下:
表1甲醛吸收剂测试结果
样品 1 2 3 4
抗氧剂
甲醛吸收剂
真空热失重(%)
热氧失重(%)
220℃热氧老化 0.3%
――
0.85
2.20
淡黄色 0.3%
0.1%
0.90
1.90
淡黄色 0.3%
0.1%
0.96
2.80
黄色 0.3%
0.1%
0.85
1.65
深黄色
标注:样品:1-空白2-三聚氰胺3-苯代三聚氰胺4-缩二脲
从表1中可以看出:苯代三聚氰胺的热稳定性能比缩二脲差。
测试出的熔点为:223-226℃,产物比较纯。
3.2含氮酚醛树脂的测试结果
3.2.1红外光谱分析测试结果
在3408cm-1处出现了羟基和N-H伸缩振动的吸收峰,3064cm-1处的芳环C-H振动吸收峰及在2939cm-1处的亚甲基C-H特征振动峰,在1590cm-1处又出现了六元环结构的吸收峰。在1230cm-1处的苯氧键峰和在1539cm-1、1412cm-1及825cm-1三嗪环特征峰,表明产物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亚甲基、三嗪环和羟基等。
3.2.2GPC测试结果
含氮酚醛树脂GPC测试结果:
Mn:5.8776e2g/molMw:1.5078e3g/mol
Mz:2.9846e3g/molMv:1.5078e3g/mol
D:2.5653e0[n]:0.000000ml/g
Vp:1.4947e1mlMp:1.3521e3g/mol
A:3.5810e4ml*V10%:2.4791e2g/mol
30%:5.8527e2g/mol50%:1.0517e3g/mol
70%:1.7514e3g/mol90%:3.3195e3g/mol
产物的理论分子量为:611.69。与测量所得的Mn=587.76相差不大。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本实验采四氢呋喃(THF)为溶剂,其分子量较大,因此出现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
4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苯甲睛和双氰胺为原料通过热聚合的方法,成功合成了苯代三聚氰胺;得到的苯代三聚氰胺与苯酚、甲醛反应,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得到了苯代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全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本实验成功合成出产物A(苯代三聚氰胺)、产物B(中间产物)以及产物C(含氮的酚醛树脂);
2)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但为了得到较高的产率通过反复实验总结出了比较适宜的合成方法;
3)原料的添加方式以及配料比对本实验的影响较大。
本实验对苯代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仅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对目标产物进行耐稳定性以及阻燃方面的测试,更全面的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及不足。 |
|
|
|
【对“硅谷杂志: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