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评测  |  活动  |  学院  |  专题  |  杂志  |  产服  |  
您现在的位置:硅谷网> 资讯> 知产>

光伏专利之争,正从“暗战”走向“阳谋”

2024-08-20 17:09 作者:胡珈萌 来源:钛媒体 关注: 编辑:GuiGu 【搜索试试

美国西屋诉阿特斯;韩国韩华诉隆基、晶科、天合光能;Maxeon诉通威、爱旭、阿特斯;这是2010年代以降在光伏行业备受瞩目的几次专利侵权案件。

天合光能诉润阳股份、中清光伏,并在上海海关备案扣押了阿特斯、运程太阳能部分出口产品;晶澳科技诉正泰新能;奥特维诉深圳光远、中节能;这是2024年在光伏圈拉满话题度且处于正在进行时的几场专利纠纷。

似乎,诉讼的频率在增加,涉及的范围在扩大,更重要的是,虽然被告仍是中企,但主张权利的,也从外国企业变为了中企。而且,原告、被告中都不乏行业龙头。

光伏专利之争,曾经是中企出海的屏障,如今,战场已愈发向内转移,此前的暗流涌动,也正在走向台面成为“阳谋”。

风起长三角

“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这恐怕是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今年在公开场合提及最多的一句话。从央视的《对话》节目,到有“光伏春晚”之称的上海SNEC光伏展,再到近期光伏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高纪凡数次强调,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严惩违法行为,才能促进行业创新,走出当前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只是说说而已,春夏交替之际,大家才意识到,天合光能真的动手了。

5月初,天合光能在美国就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技术对江苏润阳股份的美国分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6月11日,天合光能告江苏中清光伏、江苏中清国投相关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在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第一法庭开庭审理。不过,虽然这两家企业在行业中也算“有头有脸”,前者的电池出货连续3年位居全球TOP5,一度走到了创业板IPO门前,后者的业务也贯穿上下游,有合计近20GW的电池、组件产能,但纠纷相关细节一直较少,舆论也没有进一步发酵。

直到火苗烧到了另一家光伏巨头—阿特斯的身上。

就事实层面而言,天合光能与阿特斯之间并没有对薄公堂,而是前者在海关进行了知识产权登记后主张权利,由上海海关查扣了后者发往欧洲的一批N型组件产品(包括TOPCon和HJT),货值约373万余元人民币,同时被查扣的还有一家无锡企业云程太阳能发往拉美地区的N型TOPCon组件产品,货值143万余元。

而比海关突击查扣更精彩的,是这件事的发酵过程。

根据行业垂媒赶碳号的梳理,相关事实大概发生在5月中下旬,而首次披露了相关信息的,是江苏新华报业旗下新媒体平台“交汇点”的常州频道,而常州,正是天合光能的老家。

这篇5月31日即发出的报道题为《重拳打击专利侵权护航“新三样” 企业依法捍卫知识产权应当鼓励》,开篇即写道“中国海关先后依法查扣了具有较大侵权嫌疑的货柜,其中,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发往欧洲的……企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正当权益,是应有之义,应当鼓励”。不过,由于该报道只能见于“交汇点”APP,所以当时几乎未能形成规模传播及影响,即使是从业者、媒体人,也多对此一无所知。

真正让这一事件广为人知的,是外媒PV MAGAZINE于6月21日发布的《中国海关查获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光伏组件》,相关文章不仅复述了前述事实,还披露了阿特斯和云程方面的回应,两家企业均表示事件“只是一个标准程序,并不意味着任何既定的侵权行为”。相关信息回流到国内,这才引发了行业热议。

钛媒体APP还发现,就在6月21日,新华网长三角版块、新华财经常州条线曾发布文章,标题均有“打击专利侵权”“护航‘新三样’”等关键词,并不点名地指出“中国海关先后依法查扣了具有较大侵权嫌疑的货柜,其中不少产品涉及光伏组件”,强调“重拳打击侵权货物违法行为”。

此外,虽然PV MAGAZINE称一手消息出自《新华日报》,但这一溯源恐怕有误,该报不仅未刊登过查扣事件,此后不知是否为“曲线回应”,还于6月24日发布了一篇名为《光伏行业保护知识产权刻不容缓》的文章,将天合、阿特斯并举,称这两家“江苏的头部光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已经开始积极作为”,并给出了二者均超过4000项的专利申请作为例证。

实际上,就在相关信息发酵之际,很多人表示“出乎意料”,一位在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从业者第一反应是“两家企业以往没啥恩怨啊”。而据钛媒体APP了解,在2011年中国光伏行业因美国“双反”面临重创时,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还曾与尚德的施正荣、英利的苗连生一同作为行业“带头大哥团”应对美国调查。四人之间开了多次线上、线下会议,虽然未能挡住美国加税,但四家企业此后的联合声明也对欧盟搁置调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0几年过去了,昔日御外的盟友,似乎走到了对立面,从其后的一些消息来看,两家企业态度都较为强硬。前述从业者还对钛媒体APP笑称,天合这次“开刀”的都是江苏企业,总部大部分在苏锡常,也有主要在上海办公的,再加上在上海海关查扣,可谓是“长三角内战”。不过,他也表示,毕竟天合和阿特斯没有上庭,坊间目前猜测天合更倾向阿特斯支付一部分专利使用费,双方和解并进一步谈判,甚至进行一些资源置换。

但事件发生后至今,阿特斯方面已数次在公开场合或采访中坚称所谓专利侵权是“莫须有”,还表示自身多次遭遇此类事件,已经有成熟的应对方式,该公司董秘许晓明还透露此前被查扣组件7月中旬即已通关。

曾从事知识产权研究的张园早年间曾编选出版过一本介绍“专利战法”的书籍,他将查扣事件类比为“拖刀计”,而如果回溯今年类似事件的缘起,会发现光伏龙头们早在数年前就已用“储备待用”“藏而不露”“借鸡生蛋”“地雷阵”等策略做足了准备。

TOPCon巨头联盟的“专利池”

时间倒回2022年2月,一度做到过行业头部的LG集团不堪成本之累和美国等主流市场加征关税,决定全面退出光伏业务。这家跨国集团,留给行业最大的“遗产”是千余件专利,其中包括了不少在当时十分先进的N型电池专利。

而最大的继承者,是中国企业晶科能源。这一年,晶科从LG集团处受让了700余件专利。一年多后,适逢行业N型替代大潮,在N型TOPCon技术、专利、产能上储备充足的晶科逆袭押注BC的隆基,冲上组件全球出货榜冠军位。

显然,这个“新王”并不想做“孤勇者”,在晶科的理念中,众人拾柴才能让TOPCon巩固住市场老大的地位。在构建TOPCon联盟的过程中,专利扮演了重要角色,晶科手握300多项TOPCon专利,全球最多,自2023年起,晶科数次披露自身通过TOPCon方面的知识产权授权,与其他企业共同促进创新与合作。目前不少机构预测,今年底N型会大举攻占市场进一步取代PERC电池,市占率一举到达七至八成,而N型产品中,预计80%都是TOPCon,在清华大学报告《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中还预测,TOPCon路线一直到2030年都会始终保持市占优势,而BC的比率届时可能还不到10%。

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今年上半年,晶科还将从LG处打包受让的专利拆出部分转让给了TOPCon的另两大龙头—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前者受让190余件,后者受让130余件。

这部分“专利池”,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就天合光能来说,有媒体注意到,这部分源自国外的专利,很多都在上半年进行了密集的知识产权登记备案,如果其他企业的出口产品涉嫌侵犯相关知识产权,就会被海关查扣。虽然无法确证阿特斯、云程太阳能的产品涉及这些专利,但考虑到天合光能还拥有数量不斐的自研N型专利,这些合在一处构成的“专利池”,才是显示公司技术储备雄厚,同时对涉嫌侵权企业建立屏障的真正武库。

而联盟中的另一巨头晶澳科技,也“不甘寂寞”地在欧洲启动了一场专利诉讼。

到海外去—打官司

8月初,多家媒体援引欧洲专利法院消息,称晶澳科技在UPC慕尼黑分庭对正泰新能及其在欧洲的多家公司侵犯自身一项N型TOPCon电池专利提起诉讼。一名晶澳科技员工向钛媒体APP确认称提起诉讼的时间在7月中旬。而晶澳方面的官方回应是: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案件处于刚提起诉讼阶段。

实际上,业内对这起诉讼也有些“意料之外”的感觉。作为90年代从国营厂时期就入局光伏的“先行者”,晶澳相较其他巨头较少卷入专利纠纷,甚至对知识产权、专利创新本身也不似其他同行中的佼佼者般花大力气宣传、强调。这次直接将另一家具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全球组件出货榜TOP10的老玩家正泰告上法庭,确实颠覆了很多人的既有印象。

InfoLink2024年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榜中,晶澳排名第2,正泰排名第6

除此之外,为何特意“出海”打官司,也引发了讨论。

综合来看,目前较多观点认为,除了案件涉及正泰多家欧洲子公司外,或许是晶澳和正泰在欧洲市场有比较直接的竞对关系;又或许晶澳研究认为相关专利纠纷在欧洲法庭比较容易得到利于己方的裁决;也可能是因为欧洲法院可以更快地通过行政命令暂扣被告方涉案产品。

张园提示钛媒体APP称,专利诉讼在哪里打很有学问,比如近期高通起诉传音,地点就选在了印度,既是被告的主要市场,又有利于自己主张权利。当然,回到晶澳诉正泰一案,目前披露的相关细节还较少,各类分析更多也是猜测为主,被告正泰方面回应时也仅表示“将积极应对,以恰当的方式捍卫我们的立场”。

不过,此前晶澳科技光伏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常务副主任陈伟在年中光伏产业链数智化与知识产权发展专题研讨会上的“蛋糕论”倒是被广泛传播。在这次发言中,陈伟表示,光伏的蛋糕足够大时,大家对知识产权关注的不多,但到了今时今日,“只有让创新者得到尊重,让侵权者付出代价,行业才能走出内卷困境,实现健康发展”。

把甲方一起告上法庭

所谓“专利战全面升级”,就意味着拿起武器的不会只有聚光等下人们所熟知的龙头。

近期,业内发现主营单晶炉、划片机等光伏设备的企业—无锡奥特维科技提起了数起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诉讼,其中,诉深圳光远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一案原本定于8月21日开庭,但目前似已撤诉;另外四件同案并审,被告均是深圳光远和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爱企查信息显示将于8月28日开庭审理。

实际上,在国产化大潮中,以往也曾出现过光伏设备、辅材环节的相关专利侵权诉讼,但这次耐人寻味的是,奥特维不仅起诉了做光伏设备的同行深圳光远,还同时要把实际上属于客户、甲方角色的赛拉弗、中节能一起告上法庭,前者是拥有12GW产能的组件制造商,后者则是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子公司,同样有10GW以上的电池、组件产能,近年来更是致力于下游光伏电站的开发运营。

虽然,在专利侵权案中状告甲方的案例此前也有,典型如宁德时代对中创新航的多起诉讼,就将其大客户广汽的经销商福州仓山埃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并告上了庭。但在光伏行业,这确实较为罕见,而对于奥特维的诉讼,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是因赛拉弗、中节能使用了深圳光远相关侵权产品而被连带起诉,也有人认为这是涉事多方谈判无果后才一起走到庭审阶段,甚至还有声音猜测诉讼是设备厂商竞争客户关系的“逼宫”手段。

行业观察者、“光伏资讯”主理人老杨认为,客户之所以会成为被告,是因为光伏已经由增量市场变为了存量市场,且份额仍在不断缩小,大家“没有肉吃了”,只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开打专利战。他还认为,在当下的行业环境中,专利诉讼或是其他纠纷可能会越来越多。

在商言商,有经有权

钛媒体APP从光伏行业协会处了解到,2003-2023年我国光伏领域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22.1%。截止2023年,专利累计申请量和有效专利分别为16.6万件、7.3万件,双双位居全球首位。

从技术专利的使用者到技术专利的拥有者,光伏中企在全球范围内专利版图上的角色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这,也是今年“来势汹汹”的专利战的主要背景之一。

世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世磊曾在一次行业会议上提示光伏企业,在新形势下要持续增强专利布局,做好竞对专利分析,保护自身权益。而在专利布局中,吕世磊则给出了“路障式布局”(将实现某一技术目标必须的一种或几种技术方案申请专利)、“城墙式布局”(将所有可能的规避技术方案全部申请专利)、“地毯式布局”(将某一研发成果涉及的技术方案全部申请专利)、“围栏式布局”(以多个应用性专利包绕或围困住竞争对手的基础或关键性专利)几种主要策略。曾做过专利侵权案件原告代理律师的周政则对钛媒体APP表示,在商言商,企业通过专利布局争取商业利益,通过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都是值得鼓励也符合时代潮流的正当行为。

毋庸置疑,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发展、维持良性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经事之道。

但在纷繁的现实情境中,又难免多了些权宜变通,有些企业受到权益损害后会选择“哭诉”而非上诉,比如专攻全面屏组件技术的大恒能源,就在6月SNEC展后数次发声表达对“模仿”侵权者的不满,但最终未走到诉讼阶段;而已是N型领军者的晶科,则更倾向通过授权使用、交叉许可来实现专利的战略性价值,对于近来频发的TOPCon专利起诉趋势似乎无意跟进,反倒会“捎带”着提一句,你看,欧洲积压了那么多BC技术路线的产品,很多不都是因为专利没搞清楚吗。

即使前文提及的走向法庭主张权利的企业,实际上对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考虑到以往中企出海时曾遇到的“专利屏障”“专利狙击”甚至“专利陷阱”“专利流氓”,在愈发复杂的产业环境、商业环境下,行业或许也该共同参与讨论,形成更精细化、规范化、共识基础更强的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

毕竟,“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胡珈萌)

【对“光伏专利之争,正从“暗战”走向“阳谋””发布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广告
相关
头条
苹果发售 Vision Pro 遇阻,其商标至少被 58 家公司注册 苹果发售 Vision Pro 遇阻,其商标至少被 58
苹果公司日前在 WWDC 2023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了 Vision Pro 头显,但在国内市场……
·光伏专利之争,正从“暗战”走向“阳谋”
·感到震惊与愤怒,斯嘉丽·约翰逊控诉OpenAI擅
·美国版权保护组织指控Spotify流媒体服务侵犯
·《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侵犯《纽约时报
·黑厂惨遭削弱,OPPO被判向诺基亚付专利费
图文
名创优品被强执3000万元 亟需补齐知识产权保护短板
名创优品被强执3000万元 亟需补齐知识产权
苹果发售 Vision Pro 遇阻,其商标至少被 58 家公司注册
苹果发售 Vision Pro 遇阻,其商标至少被 5
U盘20年专利到期 专利到期的U盘是谁发明的?
U盘20年专利到期 专利到期的U盘是谁发明的
酷狗陷入巨额合同纠纷 音乐人维权称损失过亿
酷狗陷入巨额合同纠纷 音乐人维权称损失过
热点
·U盘20年专利到期 专利到期的U盘是谁发明的?
·伦敦男孩(BOY LONDON)是英国的还是韩国的?
·耍赖死扛与高通专利侵权官司,苹果的5G末路
·酷狗陷入巨额合同纠纷 音乐人维权称损失过亿
·高原圣肽“制备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喜获国家专
旧闻
·依靠知识产权实现自主突破 LED出口市场有所回
·【硅谷网视点】:乔布斯去世后仍获141项专利
·谷歌、佳能、Dropbox等结盟 防范专利流氓
·苹果赢得与三星之间专利大战,获得10亿美元的
·苹果去年专利数量在美排11名 不到三星一半
广告
硅谷精选
名创优品被强执3000万元 亟需补齐知识产权保护短板
名创优品被强执3000万元 亟需补齐知识产权保护短板
苹果发售 Vision Pro 遇阻,其商标至少被 58 家公司注册
苹果发售 Vision Pro 遇阻,其商标至少被 58 家公司注
Nanoco在美起诉三星侵犯量子点显示技术专利
Nanoco在美起诉三星侵犯量子点显示技术专利
深度调查丨你们没资格叫“金狮奖”!吃瓜群众怎么看?
深度调查丨你们没资格叫“金狮奖”!吃瓜群众怎么看?
美国智能音箱公司Sonos状告谷歌公然侵犯其专利技术
美国智能音箱公司Sonos状告谷歌公然侵犯其专利技术
三星抄袭苹果:三星被曝再次抄袭苹果Face ID图标
三星抄袭苹果:三星被曝再次抄袭苹果Face ID图标
关于我们·About | 联系我们·contact | 加入我们·Join | 关注我们·Invest | Site Map | Tags | RSS Map
电脑版·PC版 移动版·MD版 网站热线:(+86)010-57255600
Copyright © 2007-2020 硅谷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03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