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天才”姜萍现在正被架到网上反复炙烤。
很多人支持姜萍,包括复旦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姚一隽、牛津数学女博士朱朱、清华刑法学教授劳东燕等人,他们认可她的专业水平,为她感到骄傲。
但质疑姜萍的声音现在也非常多,既有方舟子之流,也有北大硕士数学竞赛教练赵斌等人。他们认为姜萍成绩造假,“压根不懂高等数学”,质疑可能有代考。

目前质疑方提到的疑点,诸如中考数学成绩只有83分,数学老师王闰秋代考等,都没有什么实质证据。他们摆出来的相对最有实锤的质疑点,来自一段视频,姜萍在黑板上书写数学演算。
有人质疑姜萍将Σ等数学符号、一些数学公式写错了,还有人在知乎上列出专业公式,力证姜萍的证明逻辑有问题。虽然我不是数学专业,但看他们的专业分析,似乎也觉得有些道理。
姜萍竞赛成绩是否造假?姜萍目前估计在学校和老师的“保护”之中,看不到这些质疑。即使看到,作为一名只有17岁的学生,她也没有资源和能力自证清白。
最应该、也最有途径去调查求证的,无疑是主办方阿里巴巴旗下达摩院。上面说的那段视频也正是达摩院拍摄和在B站等平台发布的。
但阿里达摩院在这个被全网热炒的话题面前,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旁观。
之前有消息称,主办方拿到比赛成绩后,为谨慎起见,组织专家专程跑到涟水中专重新出题,姜萍现场在黑板上作答。这才导致竞赛入围名单及排名推迟一周才公布。这个消息本可以很好地为姜萍做证明,舆论也本已趋于平稳。
但阿里达摩院随后却否认了。#达摩院否认曾要求姜萍再次答题#的热门话题仍然在微博上挂着,目前阅读量超过6000万。
阿里达摩院没有站出来表明姜萍成绩真假也就罢了,连争议视频的拍摄情况也闭口不语。视频中的数学题目是做什么的?姜萍作答是什么背景?算式、数学符号是否为姜萍本人演算?是否本人书写的?只要说明这些基本情况,姜萍是否造假自然也就水落石出。

有网友反馈,黑板上的算式、数学符号,其实是邻班同学和剪辑老师帮着抄写的。我觉得可信度是比较高的。这段视频是竞赛成绩出来后,达摩院去涟水中专拍摄的,是为了做宣传用的,并不是竞赛的纪录片。都是为了宣传效果摆拍,这其实没什么的。
连普通网友和同学都在想办法为姜萍澄清,可气的是,主办方、视频拍摄者还是一直保持沉默。
有评论认为,这是阿里在与自己亲手塑造的“数学天才”做舆论切隔。
我是能理解阿里的难处的。
一方面,由于这场考试是在线上开卷进行的,主办方也不清楚考试时的实际情况,阿里不敢拍着胸脯对外证明姜萍完全清白。另一方面,假使姜萍竞赛有猫腻,当然我认为这个概率是极小的,阿里现在能说什么,敢说什么?毕竟成绩是自己公布的,宣传是自己传播的,神是自己造的。

阿里达摩院当然是懂舆论、懂流量的。这么多考生,有清北的,有剑桥的,阿里没有宣传他们,在B站上只发布了两个人的宣传视频。一位是17岁中专女生姜萍,另一位是95后监狱警察吕致远。因为阿里的公关们显然知道,身份、年龄与竞赛成绩的反差,更容易引发公众热议,为数学竞赛、为达摩院、为阿里带来流量,带来正向宣传。
吕致远没火,姜萍火了,跟剧本设计得一样,“天才少女”“17岁中专生成为全球第12名”,这些达摩院最初给姜萍设定的人物标签,都成为了后来社交媒体的热搜词。
对于阿里这种大厂来说,登上热搜榜是有大量的成功路径的。所以姜萍的火,一点都不稀奇。但是,姜萍太火了,“天才少女”的形象拉得太高了,网络流量和舆论太凶猛了。这时候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反转,都成为了大厂品牌不敢承受之重。

但不管姜萍的真假,阿里达摩院作为主办方和舆论推手,如论如何是切隔不了的。
还有2天就要决赛了。据一些专家分析,决赛的难度大致相当于数学专业博士水平,时间也缩短到8个小时。这对业务爱好者、做题偏慢的姜萍来说,挑战巨大,竞赛成绩很大可能不会很好。
质疑她造假的人届时更会觉得握到把柄,姜萍面临的舆论可能更为汹涌。
作为主办方的阿里达摩院,还一直保持残忍的沉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