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初,我便隐约感觉到百度将很快成为目前互联网媒体环境中的一个变量,这不是说他们会多么革新国内的媒体环境及格局,而是会持续通过新策略来强化在自家平台上的新闻话语权。目前来看,的确已经在慢慢发生了。
最开始引起我注意的是百度“互联网”栏目的上线,从导航位置来看很靠前权重很高。尽管在百度新闻下面科技频道中原来就存在,不过,从今年初,百度把该频道进行了全新改版,并从外部招聘了些编辑团队进行专业化运营。与此前百度新闻多数的抓取机制不同,该频道内容全部采用了人工筛选推荐制。最为重要的是,百度新闻这个大频道目前是在归朱光直接管理。互联网圈内人士都熟悉朱光,此人担任百度副总裁,负责市场公关及公共事务等工作。这是什么信号你发现了吗?
百度最新的动作是上周六宣布推出自媒体平台《百家》(baijia.baidu.com),在该活动上,朱光又是亲自到场宣布政策和接见参会自媒体人。这些作者群包括阑夕、葛甲、魏武挥等人,熟悉的人可以看出这基本以互联网领域为主,按照官方的意思是先拿这个领域做为试点,还会覆盖时政、人文、音乐等栏目。
自媒体做为博客的升级版,自去年微信推出公众账号后逐渐被认可,前期时的作者也正是聚焦在互联网领域。在目前市场产品中,腾讯大家、新浪专栏算是与百度百家比较接近的产品。
百家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多阅读内容,这能给作者谋福利。百家的运作模式是作者在该平台上发布文章后,百度将进行推荐并给作者页面导入流量,并引入百度联盟广告客户和品牌客户,所获权益全部归还作者,作者从中收获名与利。
在此不得不比较下腾讯大家。如今,腾讯大家上线已有一年,投入也颇为“土豪”,给予作者的全是稿费,且价格较高,有报道称是按年算,一年为10万/人,稿量也未做过多限制。从目前已有的稿件来看,主要是以社会民生类的为主,覆盖部分互联网领域,且作者团队更偏重高端。(八卦下:有小道消息称互联网圈内资深评论人士洪波也被排斥在外,未能最终签约。不知真假,未能求证。)
从腾讯大家和百度百家两种平台模式上来看,前者是在用独家签约作者-提供高质量内容-打造平台的运作思路,真金白银来打造高质量内容从而塑造品牌影响力,这也符合腾讯网这个有内容输出的门户网站定位,也解除了作者后顾之忧;百度百家则主要是先搭平台–导入流量—吸引作者的思路,属于是轻便型的做法,好处是作者要靠生产高质量内容来获得广告费用。
不过,两者都相比微信公众账号而言,作者缺少了与粉丝的直接有效沟通,也很难感受到自己内容被传播带来的成就和认同感。
既然主题是百度百家,这里便多说下,也直接说出问题所在。对于这个平台内容而言,内容推不推荐将由编辑说了算,作者基本没有多大自主权。既然这个栏目是在负责百度市场及公关事务的朱光掌管之下,明白人都可以看出,作者能否被推荐除了内容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百度的立场(此处省略几十字,大家都懂的…)。
说到这里,百度为何要做百家且以互联网领域为试点?百度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从自身属性且最为熟悉的领域来切入无可厚非。但促使其做出此调整的还是环境的变化。
一是微信为代表的工具崛起,多数用户阅读习惯已转移至移动端。相比PC,用户在移动端对百度搜索依赖性更差,尽管百度已有新闻客户端,但相比其它门户产品而言,差距最大的还是在新媒体或自媒体订阅平台方面。
二是与外界多家公司频繁交恶,尤其是360逐渐壮大双方时常剑拔弩张,利用传统的公关口水战已难以解决问题,更多是采用新的方式,拉拢自媒体扩大渠道便是其中之一。熟悉的朋友或已感受到近两年百度公关方式的转变,变得更为老辣精炼,这或是受了李彦宏“狼性”文化激励,高德一站便是一例。也有人评价说已有360遗风。
从年初开始重推互联网频道再到刚推出的百家,百度对新闻这块的动作核心都是在互联网领域,也是要开辟更多的自留地,后续或将展开其它动作。不过,我判断百家平台今后很可能还是以互联网为主,其它领域即使要有也将以配角而存在。文/姚洪喜,(微信号:喜闻喜荐,xiwenxijian)
什么是自媒体?
根据字面的意思,自媒体就是自己就是媒体,换言之每个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发布自己获得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点评社火热点。普遍认为自媒体这种形式是在网络社交化之后出现的,实际上,严格说来,自从有了网络就有了自媒体,论坛、博客等曾经是自媒体的平台,但是由于没有借助社交平台,当时的即使有价值的信息,其传播的广度还是有限的,和媒体这两个人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严格上看,自媒体是依附于社交平台产生的。通过社交平台,培育了一大批的自媒体人,但是社交平台的碎片信息、庞杂信息以及娱乐趋势,使得很多自媒体人希望创建一个带有社交功能的网络媒体平台。加之报纸等媒体的衰退,一批传统的媒体人充实了自媒体的队伍。这些都为自媒体的发展奠定了条件。或许依靠着社交平台,诞生了一批自媒体人,他们拥有热衷的粉丝群体,但是成长起来的自媒体人正在逃离社交平台,而创建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一个自媒体平台要想生存下来,需要具备这样几个要素,第一是持续的的精品内容创造,第二是盈利的来源。做到第一点并不难,并且大家的做法也都是大同小异,只要聚拢一批人就够了,大家的不同是拉人入伙的方式。自媒体遇到的困难是第二点,那就是如何盈利。自媒体的确能够生产精品内容,但是在互联网信息免费的性质,精品产品未必就能直接卖钱。大多都是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获得收入来源。例如在精品内容中穿插一些产品软文,例如在文章的结尾,总要留个尾巴,恳请用户加个微信号,还例如买流量做广告等等。这些方式仅能维持自媒体的运营支出,对于内容的创造者来说,激励的作用非常有限,没有激励,那么自媒体的持续内容创造就寻在问题。要在互联网中找钱,不能不想到百度,那可是财主。
百度百家上线
按照我们对于自媒体的分析,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在平台上发布精品文章,互联网读者免费阅读,当然也可以在线订阅,通过在文章页面刊登广告的形式,平台而不是作者在页面刊登广告,作者和平台共享广告收入。道理似乎非常简单,但是能够座城这些事情的平台,并不好找。这个平台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对于精品内容进行分发和推广,其次这个平台要拥有大量的广告商户,能够吸引广告主,其三,这个平台还要具有服务自媒体人的能力,例如支付系统、广告点击统计系统等。遍览互联网,能够办到以上三件事情的互联网平台不多。也就只有百度。百度自然当仁不让,百度百家上线。
百度是做搜索引擎出生,今天当有人说内容为王,有人说渠道为王,还有人说流量为王的时候,有的人喊出了匹配为王。百度是做匹配的行家里手,其可以将客户需要的和市场供给的结合起来,也就是竞价排名。但是,即使匹配为王,内容依然不可忽视。百度在内容创造方面是欠缺的。百度长期以来做的是机制建设,即设立一套规则,让个体和商家自动创造内容,SEOER们干的就是这种事情。他们将大量的内容填充到百度文库、百科、搜索、贴吧等百度的产品之中。但是这些内容之中,高质量和精品的内容却稍显不足。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愈加证明了精品的内容的重要性。贴吧没有豆瓣的粘性强。百度百科没有知乎受欢迎。这些让百度开始着手进行互联网精品内容创造。这恐怕是百度百家上线的良苦用心。
百度百家的半拉子工程
按照百度对于百度百家的解释,它们可以做到对于精品内容的分发和推广,也能够做到补偿作者,创造内容持续创造的激励机制。但是目前在笔者看来,这仍然属于一个半拉子自媒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涵盖的作者数量有限。目前,百度百家的作者数量人数不过一百人,而且并不能保证其能够每天创作出一定数量的精品内容。相比于虎嗅网等自媒体平台来说,他们是向所有的人开放的,自己拥有主动权进行文章的选取。对于作者的数量限制,意味着大量要么是内容数量有限,要么是内容平台在内容质量上选择权将会缩小。
第二:内容质量层次不齐。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智力同样是有限的,创造的内容质量也会有层次不齐。自媒体平台在对于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具有把关权,但是百度百家的要求是对于作者发布的内容,不做修改,以保证原汁原味。就目前来看,百度百家上线的一些内容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第三:激励程度未知。虽然在借助于百度聚集广告主的优势,在百度百家的每篇文章的页面,都有广告刊登。并且百度新闻等栏目,也对百度百家的内容进行了分发,虽然我们不知道作者由此获得的收入有多高的,但是应该高于当前的大多数的自媒体平台。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按照目前的广告模式,运营自媒体平台,其对于作者的激励,依然是有限的,需要百度加大内容分发力度和探索新的作者收益分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