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老人杨春发成为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首个拆迁安置房和韵家园安置房分房第一人,领到了自己家的钥匙。近日,先后有3000多户居民分到了房子,在和韵家园有了“新家”。
和韵家园首位分房的杨春发老人在办理相关手续
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可安置入住近万名农转非和城市拆迁居民的和韵家园位于鱼复园区核心区域,是两江新区重大民生项目,小区有40平方米至130平方米6种户型可供选择。
和韵家园实景图
“环境优于区域内的商品房。”两江新区有关人士表示,这里配套完善,附近有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鱼嘴镇体育文化广场,小区内则布局了3000平方米的幼儿园,1.5万平方米的绿化广场以及体育文化设施,均超过同类商品房的标准,尤其是容积率3.0,建筑密度21%,低于一般商品房容积率、建筑密度的平均标准,环境绿化率高达36.56%以上,使整个居住环境舒适度更高、居住环境显得更大气和美观。同时还有标准的社区事务管理用房,新房已安装水电气讯设备,室内装修已完成,居民可拎包入住。
记者在和韵家园物管办的墙上看到,《施工单位房屋质量承诺书》显示,在国家规定的质量保修期内,施工单位将无偿维修,并确保随叫随到。居民在验收新房时若发现卫生间漏水等问题,可及时与物业公司联系,维修人员将及时展开维修,直至修好为止。
和韵家园内优美的环境
和韵家园仅是两江新区新型安置房类型之一,品质超过同类商品房的品质,按照“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配套好、环境好、物业好”的标准修建,受到群众欢迎。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在建安置房180万㎡,其中建成并实现分房91万㎡,2万多人喜迁新居,。
随着全球性的产业大转移和国家“西快东慢”发展格局的初步形成,内陆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正进一步提速。两江新区在大开发大开放的进程中,不仅保护好安置群众的利益,更帮助他们融入城市,成为他们永续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吃完老本后的“失地农民”或城市拆迁户。为此,新区加大了新型安置房的建设力度,新区首个安置房和合家园布局在龙兴工业园核心区,和欣家园布局在水土工业园的核心区,和韵家园也布局在鱼复工业园核心区,就业十分方便,并在规划修建的时候,就充分征求民众意见,在补偿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大户型、中户型、小户型进行组合,一开始就考虑安置群众长远的住房需求和经营需要,让安置房成为财产组合、财富组合,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和韵家园内的配套设施
为了帮助安置群众就业,两江新区还以新型安置房为依托,直接把培训学校开设在安置小区,建立针对安置群众的就业培训体系,实现安置、培训、就业一体化的城乡统筹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让农转城人员享有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
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相比,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是两江新区独有的国家战略定位,在西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近郊农民的城市化很难避免,如何调整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既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社会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护航新区高强度的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之举,可谓一体两面,对国家治理和区域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新型安置房建设,从农民最关心最具体的住房着眼推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制度化设计,给两江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城乡统筹发展正成为推动两江新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两江新区全域1200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可带动40万农民转户入城,产业和城市发展又可以拉动至少100万农民进城就业入户。这既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也是两江新区高达1.5万亿元产能的发展需要,城乡统筹发展可以说为两江新区建设500万人口、500平方公里特大城市提供了内在动力和科学发展路径。
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安置被征地群众20余万人,建成800万平米房的安置房。安置房与新区1752万方的公租房,一起构成了新区的住房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