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园区变身“梦之园” |
2012-11-08 13:55 作者:赵琛璋 来源:温州商报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近几年来,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的利润大幅缩水,而文化创意产业却呈现出一日千里的发展态势。几年间,智慧谷、浙江创意园、东瓯智库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先后涌现,大批文化创意人才带着理想与创意入驻园区。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商行天下”的温州是否也一样大有可为,成为创意人才的“梦之园”呢?
针对这一问题,滨江街道办事处主任朱建光这样说道:“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万事开头难,在起步阶段,街道对入园企业业态严格把关,为园区实现产业有机更新做好服务。”
东瓯智库创始人马勇伟曾这样说过:“在商行天下的温州,缺的不是文化创意人才,而是让他们发挥创意的平台。”而在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这一平台比过去更成熟了,创意人才的脚步也更踏实了。
尽管有人质疑,三大园区的圆梦之路究竟能走多远?尽管有人诟病,部分园区似乎已脱离原有的轨道,将沦为空打“文化牌”的商业中心,但无论如何,园区创始人的初衷和园区曾经的坚持,无疑将拉近文化创意人才与文化创意理想之间的距离。距离近了,理想才会走得更远。见习记者刘天瑶
东瓯智库:做产业链式的创意园
日前公布的温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中,东瓯智库刚被列为温州市“十二五”拟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如今的东瓯智库创意产业园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了一条涵盖工业设计、品牌企划、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创意设计等方面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该创意产业园就建在杨府山公园南侧的黎明工业区,园区在策划初期就已经形成思路:除了“以创意产业为主”外,还提出要打造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链”:前端以创意设计公司为主,中端有方案设计公司,后端有品牌策划公司,末端还有市场销售代理公司渠道,从而可以使商品由设计到销售都在园区内完成,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据东瓯智库负责人马勇伟介绍,文化创意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处在成立初期、规模较小的创意类企业常常十分脆弱,在这种现状下,黎明工业区创意产业园将协助这些企业融资,帮助其成长壮大。此外,如果园区内的企业设计出了较好的产品,在“产业链式”的创意园区这个平台上,将有极大的机会与园区内企业合作,解决资金和未来市场渠道问题。
“‘产业链’最大的价值在于园区内企业的互动和促进。”马勇伟表示,将通过为“产业链”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各家公司之间的了解,从而达到让它们合作的目的。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入园企业共有60余家,其中文化传媒类10家,创意设计类8家,教育培训类7家,展览展示类5家,动漫影视类3家,休闲美食类5家,行业协会类3家,品牌企划类7家,电子商务类8家,金融服务类10家。园区抵制生产型、制造类,有噪声、有污染或有扰民行为的企业入驻。商报记者黄宇翔
柒号:“艺术,只是看上去很远”
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上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痕迹……在以“商行天下”作为城市名片的温州,这样的地方似乎与我们无缘。但走在市区学院中路的浙江创意园里,上述的一幕却在不经意间展现在记者眼前。
它有一个挺文艺的名字——“7号艺术中心”,听上去,跟北京的“798”艺术工厂有点像。“7号”究竟干啥的?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废旧厂房”一探究竟。
7号艺术中心分上下两层,共2000余平米,融合了极简主义建筑风格,一层为1000余平米的艺术空间,用于艺术展示、活动交流、品牌发布;二层为大型秀场区,配备了先进的灯光音响设备,可用于汽车展示、企业晚会、演艺娱乐、影视传媒制作等。
“这里原先是一家冶金厂的废置厂房,如今面貌一新的7号,已是温州第一个复合型当代艺术机构。”7号艺术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这里开展包括当代艺术与设计展示、艺术品投资与收藏、文化交流、演出、时尚深度旅游等多种艺术文化活动。”
7号艺术中心自2010年9月开张至今,已接连举办了不少活动。除了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览、民谣音乐演出等大型活动项目,还有定期推出的温州艺术家摄影师交流沙龙、电影周、独立纪录片展映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影展、阅读派对等城中活动,这里简直成了温州文艺青年的集散地。
“7号艺术中心不仅仅是温州的‘798’,它还是一个展现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平台,通过活用温州资本,实现艺术品和资本的对接。”7号艺术中心负责人说,一座城市真正的繁荣体现在对精神的追求。
“艺术,只是看上去很远。”在7号艺术中心的宣传画册上,扉页的第一句话这样写着。商报记者黄宇翔
老冰箱厂变身小资聚集地
提起位于智慧谷内的新青年城市家园,不少人会将其作为温州一处新兴的小资聚集地。有得吃有得玩,文艺又不缺活力……然而谁又能料想到,两年前这里还仅是一处老冰箱厂旧址。
冰箱厂脱胎换骨成“新青年”
陈悦康、张汀和大头是新青年的创始人,三人有着相似的感受:温州缺少一个真正“好玩”的地方。“既然没有,那我们就自己做一个。”经过几番“圆桌会议”,他们决定尝试以“新天地”的模式为蓝本,并结合“798”的创意性和文艺氛围,风格是一种无边界的“混搭”。
在跑遍温州各处的闲置厂房后,华威冰箱厂的旧厂区成为“新青年”的落脚点。“厂区约占8亩地,但能用的面积仅在1万平米以内,整个一期工程的投资接近3000万元,大部分都用在了整修厂房和改造环境上。”张汀说,“不过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格局,按照建筑本身的特质去设定各个业态的形式,让来的人总能找到对味的地方。”
“领号排队”等饭吃蔚然成风
自去年7月首个业态开张以来,经口口相传,园区迅速聚集了人气。一时间,“IS”、“新青年”、“拾年”成了微博上的热点关键词。张汀说,除了邻近的瑞安、平阳等地,“新青年”的影响力业已扩大至宁波、台州等地区,特别在过年期间,还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生群体,“大家很清楚新青年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只是这么快便得以显现却是始料未及。”
目前,每个业态都处在同类行业中一个正常的盈利水平,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以“梧桐”餐厅为例,7个各色包厢连同大厅,近300个位子远不能满足客人需求,“有的客人下午4点多就来抢位子了,俨然杭州的外婆家。”
新的“新青年”正在酝酿
“我们要做先驱,而不是当先烈。”随着规模和影响力的逐步提升,“新青年”核心团队由最初的3人扩大至现在的20多人,并设立多个部门完善整个园区的规划。
言及未来,张汀等人信心十足。“我们准备在未来让3到4个‘新青年’在温州各处落地,不过会因地制宜,创建贴合当地风格的园区,而不是纯粹的简单再复制。”张汀坦言,要实现这一愿景,自然离不开政府层面更多的支持,另外也很需要一批有想法、敢为的青年才俊。
|
|
|
|
【对“我们的园区变身“梦之园””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