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园区升级要靠创新 |
2012-10-29 15:33 作者:书明寒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硅谷网10月29日讯 设立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园区特别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工作,目前已拥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园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以及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创新合作产业园等一批对外开放政策功能区,是山东半岛国家级开放园区政策最集中的沿海开放城市。围绕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园区发展问题,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青岛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卫刚。
记者:青岛市经济园区发展状况如何?在全市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马卫刚:自1984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来,目前青岛拥有国家级经济园区5个,分别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省级经济园区9个,分布在青岛市属的6个区市。14个省级以上经济园区总规划面积120.95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656.47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陆域总面积1.07%、5.85%。
经济园区发展始终处于青岛改革开放的前沿,充分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集聚区。2011年,14个省级以上经济园区实现生产总值占到了全市生产总值的3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22.2%,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市的50.9%,外贸进出口占全市的58.7%,在青岛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园区为青岛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搭建了重要载体平台。2011年12月,作为中德两国政府合作项目的中德生态园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奠基,首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在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技术合作部共同推动下,中方将与德方一起,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建设生态自然、功能复合、高端产业、低碳生态的国际合作示范园区,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目前,中德生态园在谈中德合作项目28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今年年初以来,青岛加快建设山东半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国际经济合作园内规划建设各10平方公里的中日韩合作创新产业园,在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5市省级开发区规划建设各5平方公里左右的日韩工业园,作为承接日韩先进制造业转移的园区载体,获得了日韩两国地方政府、工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
记者:青岛在推动经济园区转型升级有哪些举措?
马卫刚:随着青岛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来形成的开发区传统发展模式受到土地资源、环境生态、政策弱化等瓶颈制约越来越明显,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向城市新经济功能区转型。今年以来,青岛确定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西海岸经济新区、北部红岛经济区、东部蓝色硅谷等新区建设,统一规划引导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5个卫星城市整合经济园区,推进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推动经济园区的转型升级。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打造国家级园区平台、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政策优势,加快打造国家级经济园区平台。重点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增强县域园区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体制创新。积极探索科学设计开发区与所在行政区的体制机制模式,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两延伸、两剥离、两互动”管理机制,实现省级开发区带动行政区发展、行政区服务省级开发区发展。二是优化省级开发区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坚持工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发展,推进科技孵化器、专业园一体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各扩展到50-100平方公里。三是突出省级开发区产业特色,推进园区转型。按照“蓝色、高端、新兴”的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园区。四是利用外资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推进开放带动。大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战略投资项目,重视引进配套中小项目和高端加工贸易项目,5市省级开发区规划设立日韩工业园。五是全力打造国家级园区平台,推进升级发展。重点培育的产业功能园区逐步向省级开发区升级,省级开发区努力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政策优势,加快打造国家级经济园区平台,利用外资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国家开发区升级政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省级开发区进位、转型、升级、创新,优化县域经济工业产业结构,使省级开发区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极。 |
|
|
|
【对“人民日报:园区升级要靠创新”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